小杰课堂 | 如何解读逆变器相关参数?(下)
在上一讲中,我们已对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流、最大短路电流及额定输入电压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相关解读。本次课程,我们将聚焦光伏系统设计中的三大关键控制维度:启动电压、MPPT(最大功率点跟踪)工作电压范围、MPPT数量和最大输入路数。这些参数不仅决定着逆变器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,更直接关系到光伏阵列的能效转化率与系统投资收益。下面就让我们逐一解密吧!
1. 启动电压
定义:逆变器正式建立工作电源的电压阀值。当PV电压超过启动电压阀值时,逆变器开始启动;当低于启动电压阀值时,逆变器关闭。
在电站启动过程中,需要确保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能够达到逆变器的启动电压,否则逆变器无法正常启动。因此,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早晨太阳升起时的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,合理选择光伏组件和配置方式,以保证在日出后能够尽快使逆变器启动并投入运行,提升系统效率。
2. MPPT工作电压范围
定义:是逆变器能够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组串电压范围。
更宽的 MPPT 电压范围意味着逆变器对不同光照条件和组件配置的适应性更强,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更好地追踪组件的最大功率点,提高发电效率。在电站设计时,可以根据实际的光照资源情况和组件特性,选择具有合适 MPPT 电压范围的逆变器,或者通过优化组件的串联数量和类型,使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尽量落在逆变器的 MPPT 电压范围内,从而实现更高的发电收益。
3. MPPT数量和最大输入路数
定义:最大输入路数是指逆变器的直流输入路数,通常指逆变器最多可接入的组串数量;MPPT 数量是指逆变器中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路数。
最大输入路数和 MPPT 路数的不同组合会影响逆变器的成本、性能和可靠性。一般来说,增加 MPPT 路数可以提高逆变器对光伏阵列的控制精度和适应性,可以适应更多电站布局,但也会相应增加成本和复杂性。在电站设计中,需要根据光伏阵列的规模、布局和成本预算等因素,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输入路数和 MPPT 路数的逆变器,以实现最佳的性价比和系统性能。
常言道: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。结合以上三个参数,你会发现,这正是对高质的逆变器的形象概括。其中,启动电压值越小,逆变器「上班」越早;MPPT工作电压范围越宽,逆变器「下班」越晚;而MPPT数量和最大输入路数越多,逆变器越能适应不同场景的高压工作。